3月17日下午,梁林校区1号楼506学术报告厅,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催化材料科学研究所一行8位老师与生化学院师生进行学术交流。
1.讲座题目:《沸石分子筛催化探索》
汇报人:关乃佳 教授、博导
简介:原南开大学副校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150余篇。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石油化工催化材料、环境催化材料、纳米材料制备与表征
2.讲座题目:《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技术》
汇报人:刘双喜 教授、博导
简介: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南开)轮胎资源循环利用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企业合作等多项课题,获授权发明专利多项。
主要研究领域:新型分子筛及多孔材料、非均相手性催化、纳米材料及其催化、环境友好催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3.讲座题目:《多级孔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汇报人:陈铁红 教授、博导
简介:新催化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在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主要研究领域:自组装纳米材料、多级孔结构材料的自组装合成及催化应用、催化表面分析
4.讲座题目:《多孔纳米结构催化材料》
汇报人:袁忠勇 教授、博导
简介:南开大学特聘教授、“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现任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2015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三等奖。
主要研究领域:多孔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微结构分析及环境和能源催化反应研究
5.讲座题目:《类天然产物的绿色合成方法:从过渡金属催化到非金属催化》
汇报人:邱观音生 副教授
简介:2008年获得江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 2014年获得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导师:吴劼教授)。2014-2015年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祝介平教授(Prof. Zhu Jieping)主要从事潜在候选药物分子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的研究;在Angew Chem.、Chem. Soc. Rev.、Org. Lett.、Chem. Commun.、Adv. Synth. Catal.、Org. Chem. Front.等国际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单篇论文最高引用次数 200余次,总引用次数1000余次,H因子为16。其中,2篇论文评为ESI高被引论文。申请中国专利7项,授权3项。
研究方向:潜在候选药物分子的有机合成方法学
6.讲座题目:《铜催化空气氧化醇的研究》
汇报人:钟伟 副教授
简介:2012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9月-2016年8月受瑞士政府奖学金(Swiss Government Excellence Scholarship)资助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化学、功能配合物及仿生催化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各一项;在ChemSusChem, Chem. Commun., Chem. Eur. J.,Organometallics, Dalton Trans., Bioorg. Med. Chem., Eur. J. Inorg. Chem., Tetrahedron Lett., J. Organomet. Chem., Inorg. Chim. Acta, Inorg. Chem. Commun.等国际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申请中国专利2项,授权1项;在有机配体的设计与合成、金属配合物的可控合成及金属配合物功能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研究基础。
研究方向:基于铜、铁配合物功能材料的研发及其催化应用
7.讲座题目:《纳米碳材料的跨尺度组装研究》
汇报人:曹雪波 教授
简介:教授,博士,教授。2004年8月于苏州大学参加工作,2010年6月破格晋升教授,后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学(2010.07-2011.07),2013年3月调入国际至尊97娱乐。曾先后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教师、浙江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等称号。
研究方向:目前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新型环境治理材料和环保装备研究,系统研究了钛基纳米结构的宏量组装与环境应用、碳基纳米结构的宏量组装与能源应用。
学术交流活动持续了四个多小时,在场的同学老师纷纷表示聆听讲座受益匪浅,希望以后可以举办更多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